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激发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潜力,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商务部《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对外开放,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与相关国家的贸易结构。各省区市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和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市场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我们在借鉴有关外贸理论及相关评价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沿线国家外贸特征等因素,从外贸进展、外贸结构、发展潜力三方面入手,构建了“一带一路”省市外贸竞争力指数。
“一带一路”省市外贸竞争力指数指标体系由外贸进展、外贸结构、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组成,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按照40、40、20进行分配。其中,外贸进展是从各省区市与沿线国家外贸合作规模以及外贸的经济贡献度方面评估各省区市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外贸结构是从产品附加值、出口产品多元化以及市场多元化三个方面评估各省区市在沿线国家市场上的优势以及可持续发展趋势;发展潜力是从经济园区建设、外贸增长速度两个方面评估各省区市外贸发展的便利化环境以及外贸发展趋势。具体指标内容、指标说明及权重分配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省市外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外贸进展(40) | 进出口总额 (15)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 |
出口依存度 (15)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 | |
外贸贡献度 (10)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净出口额增量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量的比例。 | |
外贸结构(40) | 工业制成品比重(16)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总出口额比例。 |
市场多元化 (12)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比例。 | |
产品多元化 (12)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多元化比例。 | |
发展潜力(20) | 经济园区建设 (10) | 该省区市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的建设情况。 |
外贸增长率 (10) | 该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同期增速。 |
“一带一路”省市外贸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对象为中国31个省区市,具体区域划分参考本书《“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评价报告》第?页。数据来源包括各地统计机构、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等。
从测评结果看,在前十名范围内,华东、华南、华北、中部、西北地区均有省区市入围,呈现从传统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趋势。浙江、福建、广东、上海、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竞争力优势明显(见表2),其中,浙江得分最高,为87.57;新疆发挥其在边境贸易方面的地缘、口岸、民族优势等,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省区市。
不过,从各省区市的总体得分情况看,相对华东、华南、华北地区,中部、西北、西南地区得分相对靠后(见图1),未来还有待继续促进中部地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建设,发挥西北、西南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边境贸易优势,打造当地经济新的增长极。
表2 “一带一路”省市外贸竞争力得分前15名地区
排名 | 省/自治区/直辖市 | 得分 |
1 | 浙江 | 87.57 |
2 | 福建 | 80.28 |
3 | 广东 | 79.48 |
4 | 上海 | 76.60 |
5 | 山东 | 72.00 |
6 | 江苏 | 71.11 |
7 | 北京 | 65.44 |
8 | 天津 | 62.48 |
9 | 江西 | 59.39 |
10 | 新疆 | 57.74 |
11 | 广西 | 56.25 |
12 | 湖北 | 54.95 |
13 | 河南 | 52.09 |
14 | 湖南 | 52.03 |
15 | 辽宁 | 50.53 |
图1 不同排名区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分布情况
从一级指标得分情况看,各省区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结构指标得分率最高且省区市间得分差距最小(见表3),反映各省区市积极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优化政策的效益正在显现,在产业附加值水平、优化市场布局与产品结构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果,外贸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中,浙江、湖南、江西、甘肃、福建等省区市表现最为突出。
但各省区市的外贸进展水平差异较大。外贸进展指标最高的广东省得分为35.83,而最低分仅为6.10,且省区市间得分差距较大,离散系数值为0.60,我国各省区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规模及其对省区市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呈现“东高中西低”的现象。
表3 一级指标得分情况
一级指标 | 平均分 | 得分率/% | 离散系数 |
外贸进展 | 16.50 | 41.25% | 0.60 |
外贸结构 | 25.65 | 66.63% | 0.21 |
发展潜力 | 10.52 | 52.60% | 0.41 |
我国各省区市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差距较大。从区域看,贸易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三地区贸易额占比合计达82.50%。从具体省区市看,在平均贸易额以上的省区市仅有7个,广东、江苏、浙江3个省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千亿美元(见图2),其中广东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最高,达1995.59亿美元,是贸易额最低省区市的418倍。
从国内各区域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比变化看,2014-2016年间,华南地区、华东地区的贸易额占比均提升明显(见图3),分别提高4.1、3.8个百分点;而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地区则呈下降趋势,其中华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为4.2个百分点。
图2 与沿线国家贸易额排名前2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图3 2014-2016年中国各区域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情况
外贸贡献度反映各省区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在我国总体外贸外部需求回升但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有11个省区市(35.48%)与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对本省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见图4),其中北京、山西、海南、广东、山东的外贸贡献程度最大,其出口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图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沿线国家外贸贡献度
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是衡量各省区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程度与合理水平的重要指标。2016年我国各省区市对沿线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平均达87.37%,有21个省区市超过平均水平,其中重庆、广东、江西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在96.00%以上。从工业制成品的内部结构看,机电产品是各省区市对沿线国家出口的支柱商品(见表4),其出口额占比达21.43%。其中,重庆对沿线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最高,达50.50%。
出口产品的多元化是减小贸易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出口产品种类“多而散”是贸易合作均衡发展的标志。从出口产品水平看,各省区市对沿线国家出口产品种类的多元化水平并不均衡,17个省区市低于平均水平,其中甘肃对沿线国家出口的产品种类最为多元,涉及机电、钢铁、家具、寝具、鞋靴、服装、水果、塑料等多种产品,其次为广西、青海、福建、江西,而海南、山西、陕西、河南、重庆对沿线国家的出口产品种类则相对单一。
表4 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前10位产品
产品类型 | 比重 |
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 | 19.85% |
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 | 15.66% |
钢铁 | 4.04% |
塑料及其制品 | 3.42% |
家具、寝具 | 3.29% |
车辆及其零附件 | 3.23% |
钢铁制品 | 3.17% |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 2.91% |
光学、计量、检验、医疗用仪器及设备等 | 2.85% |
非针织非钩编服装及衣着附件 | 2.67% |
市场多元化水平指标旨在表征各省区市对“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贸易市场的分散和均匀程度,分散程度越高,越能分散国际市场的风险,减少对少数国家的依赖。总体而言,我国各省区市在沿线国家的贸易市场份额分布相对均衡,有19个省区市的市场多元化指标得分超过平均分。具体从进出口的市场多元化水平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出口市场多元化水平明显高于进口市场(见图5),仅有辽宁、山西、新疆、广西、西藏5个省区例外;二是 “进出口市场均较为多元”的省区市有浙江、湖南、北京、福建、天津等,“进出口市场均相对集中”的省区市有黑龙江、广西、西藏、云南、新疆等,其市场分布主要面向距离当地地理位置较近的邻国,例如广西对越南的出口额占比达87.74%,黑龙江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占比达53.29%。
图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口和进口市场多元化水平
近两年我国外贸逐渐回稳向好,2016年19个省区市的外贸增速高于上一年(见图6),西北、东北地区复苏明显。相较全国贸易增长整体水平,有13个省区市对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中部地区(见图7)。其中,山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增速最高,达14.44%,其次为河南、宁夏、吉林、山东、广东、新疆等。
(注:贸易增速差值=2016年某省市对沿线国家的外贸同比增速-2015年外贸同比增速)
图6 2015-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沿线国家的外贸增速变化
图7 高于全国对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分布
各省区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总体进展积极,在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复苏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各省区市的外贸合作也受全球经济改善迟缓、外部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因素以及物流运输体系不完善、外贸结构还有待调整、进口市场相对集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贸形势依然复杂,外贸回稳向好任重而道远。为更好推动各省区市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外贸竞争力,建议:
在政府层面,一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开放。巩固华东、华南地区的竞争优势,发挥引擎带动作用,改善其与周边地区贸易生产要素的良好循环流动;按照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完善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协同推动沿边、内陆、沿海开放,打造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要优化外贸结构与沿线国家市场布局,加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加强对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推动市场多元化,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推动进出口市场结构从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转变。三要加快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畅通国际运输通道。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对沿边省区市开放的带动作用,推动重点口岸、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深化面向周边市场的外贸合作;借力“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铁路、公路、机场等物流通道建设,推进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凸显内陆腹地辐射东中西、联通境内外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
在企业层面,一要提升外贸产品的附加值,注重质量和服务。企业在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时,应紧密结合国际需求与企业业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理性、长远发展,考虑当地设施发展情况,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利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沿线国家的客户需求进行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与服务,开发新兴市场的潜在客户,实现精准营销。二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实力,促进外贸与研究人才的联合培养,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品牌竞争力,以产业创新来增加定价的话语权,提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口碑。三要积极参与企业间的合作联盟,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专业化与风险抵抗能力。利用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加强与产业链的其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企业抱团“走出去”,降低沿线国家传统与非传统风险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