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分享
[字体: ]
分享到:
分享
充分发挥大型企业资源整合优势,参与并推动“双创”工作稳妥有效进行(海尔集团调研报告系列之一)
来源:信息资源开发部 ??时间:2016-07-07

  按:2016年5月下旬,信息资源开发部相关人员赴海尔集团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期间听取了海尔集团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参观了海尔集团历程展和位于胶州的空调智能工厂,并与海尔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就海尔集团近几年转型升级相关举措和取得效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隐隐感觉,在海尔集团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变化,互联、物联与传统制造相融合,以智能生态产品创造家电行业新需求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与举动,对于中央相关政策的落实与具化,具有有效的推动和补充作用,也有很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可能会对目前“双创”、“精准扶贫”以及“传统制造业再造”等工作提供一种可行的探索经验与落实路径。当然,作为企业本身,海尔集团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意义。
  本着更好总结海尔集团相关工作经验的原则,在实地调研结束后,信息部又与海尔集团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对海尔集团不同做法,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归纳,形成了三份调研报告,分别为:“充分发挥大型企业资源整合优势,参与并推动“双创”工作稳妥有效进行”、“强化产业金融功能与效应,鼓励企业资本整合流程要素环节对接精准扶贫”和“以智能、互联、生态圈推进为纽带,创新再造制造业流程,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
  三篇调研报告从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双创”、“精准扶贫”、“传统制造业改造”三个角度,把本次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相关思考进行了初步总结与归纳,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中心相关部门如对报告有兴趣,可以同信息部市场处联系获取报告全文。

    一.海尔集团在“双创”方面的主要做法
  海尔集团在“双创”方面的工作始于2005年左右,当时的“双创”工作目的很简单:海尔集团领导层当年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在传统家电领域,海尔已经出现了“天花板”效应,海尔如果要继续保持发展,必须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智能化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意识到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对传统制造业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机会,而制度、技术创新和智能工厂的出现,必然会对现有体制、人员、管理模式产生冲击,如何为受到冲击的人员找到再就业或再创业的机会,如何构建公共资源平台保持海尔旺盛的创新欲望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海尔的企业型“双创”工作开始逐步展开。随着该项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整体环境的不断变化,海尔的“双创”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总结起来大致体现为以下几种形态:
    1. 海尔员工在海尔平台创业
  这是海尔集团最早的创业模式。海尔员工自己提出创业项目,海尔提供天使基金。创业后海尔占大股,如果发展的好并和海尔事业方向相吻合,海尔会回购。如果不是十分吻合,可以卖出去。成功范例为“小帅私人影院”和“雷神游戏本”。
    2. 消费者在海尔平台创业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定制海尔产品,如果创意很好,可以在海尔平台发布,如该产品受到其他消费者青睐并有销售基础,在销售过程中,该消费者可以参与分成。据我们了解,这种方式目前已经被电商以“众筹销售”模式所接受和应用。
    3. 内部员工脱离企业在海尔平台创业
  如果员工觉得海尔企业太大了,创业不够灵活,想脱离海尔,海尔也会支持。2014年7月,3个90后员工想要做互联网装修,他们脱离了海尔,以200万元注册了互联网装修公司有住网。4个月内资金告罄,无奈他们回海尔寻求支持。在认真分析项目损益可能后,海尔创业基金公司为他们融到了第一笔500万元的资金。2015年6月,该公司引进了A轮投资1亿元,目前估值达到5亿元,创业团队也从当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虽然此时已经能自由选择完全脱离海尔,但实际上,由于该创业公司在过去受益海尔创业基金并在后来创业中高频度使用海尔的采购平台和资源,他们更愿意与海尔共赢,主动让海尔拥有公司股份,创业者和海尔形成了双赢局面。
    4. 合作伙伴在海尔平台创业(略)
    5. 社会资源在海尔平台创业(略)
    6. 全球资源在海尔平台创业(略)
  截至2015年底,海尔创业平台上已经聚集了4700多家外部一流资源,30亿创投基金,1330家风险投资机构,103家园区孵化器资源,诞生1160多个项目。同时平台已有有超过100个创业小微企业年营收过亿元,已有23个创业小微引入风投,有12个创业小微企业估值过亿,为全社会提供超过130万的就业机会。

    二.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是海尔“双创”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我们认为,海尔“双创”能够在不同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得益于海尔集团为此建立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创业服务,这套开放创业生态系统是保证海尔“双创”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海尔创业加速平台是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该平台下设创客学院、创客工厂、创客服务、创客金融、创客基地5个子平台,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各个平台的具体内容及功能,略)
  五个平台一体化运营,提供全面的创业扶持和创客服务,构成了开放的创业生态系统。
  
    三.对海尔“双创”实践的思考
  李克强总理提出“推动万众创新,企业要担起创新的重担,构建企业主导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在科技创新大会上更是明确指出:“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以及区域创新协同,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严格讲,海尔的“双创”实践早于“双创”政策的推出,而海尔以大企业创业转型为依托,主动全面开放大企业资源,向做开放式创业加速平台,构建具备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特征的双创基地和扮演创业专业服务商角色的转换,既是传统制造大型企业重新焕发活力的有益尝试,更为目前国内“双创”工作提供了实践支持。我们认为,海尔的“双创”实践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 从海尔的实践分析,大中型企业开放自身资源参与“双创”工作,可以明显提升创业成功几率,对“双创”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大中型企业的资源开放涉及到资本、人力、渠道、市场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既是创业的必要基础,同时又是众多个人、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的关键短板,从效果上看,社会创业成功率大致在1%左右,而海尔创业平台成功率超过40%,这种差异关键是资源要素的不对等造成的。
  2. 从快速达到稳定就业目的角度出发,在大中型企业的选择上,应该首先选择与快速消费品或耐用消费品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形态、生产基础、渠道、市场优势、上下游产业链分布相对容易与创业者对接,初步创业成本投入也相对较小,创业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3.在新形势下搞好“双创”工作,从政府与管理部门角度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摆正位置,将“双创”特别是创业工作主动交给大中型企业和社会资本进行,实践证明,不少地方政府主导的所谓“创业园”效果并不明显,只提供创业场所的结果是进入一拨失败一拨。 事实上,包括人力、技术支持、商务咨询、供应链、市场渠道、物流等创业成功的要素是政府难以充分有效提供的,资源在企业手中;二是要主动做好承担创业孵化任务大中型企业的选择工作,从海尔的经验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大中型企业都具备承担“双创”工作能力,要选择社会责任心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市场相对稳定,融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积极参与“双创”的扶持与推进工作;三是要把关注重点放在区域性、行业性综合创业平台的建立上,从源头上做好互联网+“双创”工作。现阶段可以将园区建设与平台建设相结合,或以平台建设为主。以互联网创业平台为基本方式,用政府的号召力、公信力与参与孵化大中型企业资源优势相结合,构建开放、透明、公平的创业渠道,如有可能,还可以将创业相关审批流程与平台互通,真正为创业者做好服务。
    4.做好资金扶持工作。鼓励大中心企业参与“双创”工作,要在资金上做好扶持工作。一是要重点解决参与大中型企业在“双创”参与过程中可能的资金需求银行低息贷款问题,加速扩大企业参与“双创”规模;二是要利用政府“双创”财政性资金做好对创业者的资本需求保障工作,以财政性资金做担保或保证金,既可提高创业者银行贷款成功率,又可坚定创业者自身投入信心,撬动更多资本融入“双创”工作。
    总之,我们认为,海尔集团自身“双创”工作的经验有继续总结、规范、模式化的潜力,“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对目前“双创”工作的推动与深入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构建全国或区域性开放式“双创”平台,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资源整合优势、资本运作利用优势,助力和推动“双创”工作深入进行,提高创业成功率,用开放式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或许会成为一条有别于依赖地方政府主导的“创业园”、“孵化器”之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