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分享
[字体: ]
分享到:
分享
理性看待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28365365游戏预测部 ??作者:邹士年 ??时间:2015-02-15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该区域面临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区域性问题,使得其发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区域内部发展的差距也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内部大。为此,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这将给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最为突出,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明显,使各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地区。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和承德,涉及京津和河北省8个设区市的80多个县(市)。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7598亿元。人口总量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的七分之一,在国家的发展中是重要的一极。京津冀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城市群。虽然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在联合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形成全局性的目标、规划、部署与举措,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京津冀整体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追溯“京津冀”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80年代初。30年来,这一概念不断调整,北京、天津、河北的合作却一直没有热络起来。近年,北京城市病加重,人口过多,交通拥堵,雾霾严重等等问题,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走上顶层议事日程,事实上这也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的需要。河北虽有地理上环京津的独特优势,但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却陷入“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实劣势,河北的人才、资源都向北京集聚,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天津与北京虽同为直辖市,但是由于后者是首都,所以天津在与北京的竞争中也处于弱势地位。而北京被“摊成了大饼”,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可承受之重,比如交通、环境压力,以及城市承载力等,都需通过转移到周边来缓解。

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资源、优化结构、聚集能量,形成更大的综合优势,取得更大的整体效果。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发展问题,还要为我国推动区域发展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带动北方经济的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当前京津冀更多是协同发展,还未到一体化程度

现在从媒体到地方政府都在大肆渲染“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事实上从中央的指示来看一直说的是协同发展。20142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20143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虽然,近期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但是更多是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及协同发展的机制问题。

实际上,中央提出“协同发展”而不是“一体化”应该是最为准确的,因为从目前情况看京津冀三地差距太大,在很多方面还不具备一体化的条件。一体化意味着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够自由地流动,而且三地的政策不应对这种自由流动设置任何障碍,显然当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不现实的。目前由于北京的特殊性,集中大量的资源,如果完全放开与河北、天津对接或者采取强行的行政措施进行大规模的迁移都是不现实的,所以短期内三地想达成一体化还只是一个愿景,目前的关键是经济上的协同发展,产业分工上的互补和交通上的一体化。三地全面的一体化必须具备足够的基础,或者三地要素流动的障碍得以消除以及经济主体流动的意愿较强的时候才能比较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