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分享
[字体: ]
分享到:
分享
黄路明:集群的意义在于产出1+1>2的效果
来源: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时间:2018-06-26

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实际上,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如今,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记者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国模式”对28365365游戏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主任黄路明进行了专访。

 

何为核心?

持续创新的集群机制设计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去五年年均增长超过15%,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两倍。目前,各省都在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主要以发展高精尖产业、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的创新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山东、福建等提出以巩固壮大海洋高新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对于地方发展布局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什么?

黄路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并不是产业也不是集群,而是一套实现持续创新的集群机制设计。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具体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黄路明: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首先,从产业角度上,传统将产业按照技术含量从低到高逐个进行排序的产业发展观,已经不能套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内部环节在不断发生着裂变,一般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也有相对技术要求不那么高的工艺环节,如芯片产业中的封装环节;而一些传统产业的高端部分,创新要求实际是非常高的,如核电用钢,航空用铝等。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是否可以不断创新突破,而非某个具体产业定义。

其次,从集群角度上,同一产业的企业在一片区域上同时存在并不构成有意义的产业集群,集群的意义就在于产生1+1>2的效果,让企业的聚合产生比企业自身加总更大的价值,尤其是以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集群的意义就应该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节约运输成本等因素,而更应该聚焦于促进产业内创新的不断涌现。因此,综合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划分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依靠推进创新方式的不同来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何为要素?

创新源头和创新扩散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在您看来,应从何种角度理解创新与集群打造的关系?

黄路明:以创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的源头问题,即创新从哪里来;二是创新的扩散问题,即有了创新如何能够让集群内的企业更多共享创新。而这两者共同的影响因素就是创新的确定性高低问题。

首先创新的确定性高低决定了创新源头的组织方式,低不确定性意味着已经有相对明确的路径,企业的风险与收益相对明确,创新源头会愿意进行高投入,而高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产业尚未成熟,尝试者较多,而投入会相对较低。

其次创新的确定性高低决定了创新扩散的方式,低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间愿意保持较为紧密的关系,大家在同一创新路径下携手攻关,共同推进。此时创新的扩散较快,但是同时创新的扩散范围较小且同质化程度较高。而高不确定性时企业间普遍保持较为松散的关系,因为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大家更愿意各自尝试,此时创新的扩散速度慢,但是范围更大,也更有利于不断出现新的创新。相对来说,低不确定型创新主要是生产工艺上的创新,这类创新的技术路线相对明确,创新成果也相对明确,例如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晶圆尺寸的上升和线宽的下降在相当长时间内是较为明确的技术走向。高不确定型主要是产品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这类创新会创造全新的产品或者市场,实现路径和最终成果较难在事前进行准确的预估,如共享单车在诞生之初,其未来发展走向和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都是非常难以预估的。当然不管是低不确定型还是高不确定型,这种类型的区分与创新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确定性的高低并不意味着难度的大小。

 

何为模式?

结合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有五种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有哪些特点?

黄路明: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创新源头可以从来源角度进行区分,即创新源头是更多从区域外部引进还是更多从内部自发产生。结合企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的发展模式可以细分为五种。分别是巨头引入型、升级创新型、融合创新型、引进创新型和自主创新型。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具体来说,有哪些企业和集群发展属于这五种模式?

黄路明:第一种是巨头引入型。在低不确定型中,创新的源头是从区域外引入时,一般情况下引入的都是处于产业链核心位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厂商,以核心厂商作为创新的源头,创新的传播扩散主要依托核心厂商的配套企业来完成,通过多级配套的方式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在低不确定型创新中,创新的路径相对比较明确,也就是说往往已经有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产业能力的巨头企业证明了路径的有效性。因此在这类集群发展过程中,引入的创新源头一般都会是巨头型企业。与此同时,由于这类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相关上下游企业都愿意紧密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因此引入一家核心巨头企业就很容易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典型案例是合肥通过引入京东方,建设国内先进的六代平板显示生产线而逐步形成的千亿级别的平板显示集群。

第二种是升级创新型。在低不确定型中,创新的源头也可能来自于区域内部,这种情况主要通过发挥产业基础或者要素禀赋的优势,内生创新型企业,并通过小范围传播,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创新企业集群,相互复制并推动产生进行持续创新,产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吉林通化,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形成了包括修正、东宝、金马等一批中成药企业,进而形成医药产业集群。

第三种是融合创新型。前两类创新发展模式都存在着一定风险,一是产业集群在竞争中的可替代性较高,一旦其他区域集中力量开展竞争,形势容易发生逆转。比如日本的集成电路生产就被台湾地区和韩国所取代。二是资产专用性相对较高,一旦技术路线出现振荡面临的风险较大。如我国以前大批的显像管企业在显像管向液晶转型的过程中被淘汰。因此在这一类创新中,伴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就要向融合创新型进一步转型,将创新的扩散不仅集中在紧密的小圈子内,而是更进一步的与其他领域融合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独特而持久的竞争力。如深圳电子制造,在具备国际领先的制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分别与软件控制和生命科学结合,诞生了大疆、迈瑞这样国际国内一流的无人机和医疗器械产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

第四种是引进创新型。在高不确定型中,从区域外引入创新源头时,一般情况下引入的都是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如果这些创新者的创新内容不是原创的,则我们称这类集群是引进创新型。高不确定型意味着产业尚不成熟,因此引入的一般都不会是成熟的企业而是创业者。大量创业者通过围绕外部源头获取创新信息,在创业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沟通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了创新内容的广泛扩散,另一方面又让创新内容快速迭代,高频试错,使之成熟起来从而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典型的如21世纪初的北京的互联网产业,早期主要依靠归国留学人员,学习雅虎等海外互联网企业发展经验,诞生了搜狐、网易、新浪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

第五种是自主创新型。在高不确定型中,创新源头出自本地,并形成较好的传播扩散机制,形成的产业集群则称为自主创新型。这类集群的产生往往需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外部创新生态。典型的案例是美国硅谷,以本地诞生的创新源为引领不断实现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在半导体、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等几轮产业变革中都发挥了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型产业集群也趋于成熟,如在本地通过持续创新诞生的北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也有本地引入的一手创新团队,如华大基因在深圳创业,经过较长时间发展形成的基因产业群。

 

何为政策引导?

分类施策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地方在制定集群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黄路明: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同发展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促进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并不存在唯一答案,各地在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务必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由于各地面临的发展形式不尽相同,如何更好地实行分类施策呢?

黄路明:各地适用不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发展阶段、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就可以比较全面的分析一个区域潜在的可发展产业和对应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五类发展模式所需的政策体系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巨头引入型的关键是为巨头企业匹配其所需的要素资源,给予相当力度的政策支持;升级创新型的关键是从本地产业基础出发,明确升级路径,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有力度的宏观引导引领升级创新;融合创新型的关键是打破创新的小圈子传播和单一路径,鼓励开放创新和跨界融合;引进创新型的关键是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创业者并营造良好创业生态;自主创新型的关键则是培育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生态。